在西安大雁塔北广场的东边,有一条路叫西影路。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这仅仅只是西影路,然而在老一辈的记忆深处,这里曾是号称中国好莱坞的西安电影制片厂所在地,西影路的名称也因此而来。因一个电影厂的名字命名一条路,不知在全国还有没有第二条。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了三大电影基地,长春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制片厂。后来为了发展的需要,先后又在广州、西安、成都建立了珠江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和峨眉山电影制片厂。他们辐射周边地区,对各个区域内的电影资源进行优化整合。这六家电影制片厂逐渐发展成为了今天的中国六大电影集团。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政府在大雁塔以东300余米处的农田荒地中,划拨一块土地,作为西影厂的建设,西北第一个电影制片基地在这里拔地而起。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成立之初的西影厂,在没有任何创作经验的情况下,走本土文化的路子,先后拍摄了秦腔戏曲片《三点血》和《火焰驹》、《草原风暴》、《碧空银花》、《天山的红花》。这些电影内容基本都是反映大西北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西北气息。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秦腔电影《三滴血》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1963年,西影厂拍摄了根据清代孔尚任的同名传奇以及现代戏剧家欧阳予倩的同名话剧改编的电影《桃花扇》,依据西影厂当时的力量和条件,拍摄这样一部思想和艺术水准要求均相当高的历史题材影片,的确困难重重。但西影下定决心拍好《桃花扇》,以提高西影的声誉。于是西影集中全厂的人力和物力,在外援的协作下,最终完成了《桃花扇》的拍摄。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西影厂《桃花扇》海报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尽管《桃花扇》的上映过程命运多舛。在那个特殊的年代,甚至因为这部影片,所有的主创都受到了牵连,编剧梅阡首当其冲被点名批判,女主演王丹凤被关进“牛棚”,而男主演冯喆却被迫害致死,导演孙敬被逼自杀幸被抢救过来。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西影厂《桃花扇》剧照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即便如此,西影厂拍摄的《桃花扇》也是一部经典之作,是一部可以写进中国电影史的作品。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文革结束后,西影厂和其他行业一样,迎来了蓬勃的发展。此时的西影把故事片定为主要的创作方向,并且成果斐然。其中《生活的颤音》、《第十个弹孔》 、《西安事变》 、《没有航标的河流》、《默默的小理河》、《人生》、《野山》等7部影片在中外荣获了各种奖项16次,好评如潮。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是西影厂的高光时期,也是西影厂最辉煌的时期。而这一切离不开一个叫吴天明的人所作的付出和努力。正是在他的带领下,西影走向了巅峰。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1983年,吴天明被任命为西影厂厂长,这个出生于陕西三原县的西北汉子,不仅是导演、演员和编剧,还是制片人和艺术指导。多重身份的吴天明作风硬朗,骨子里透着陕西人特有的魄力。上任之后,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他首选把西影厂的中层领导进行大换血。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换血之后的西影焕发了活力,优质的作品层出不穷,吴天明拍摄的电影《老井》不仅获得第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而且还获得了第2届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麒麟大奖;他执导的另一部电影《人生》获得第8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由张艺谋执导的电影《红高粱》获得了第38届德国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电影《红高粱》在国际影坛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也是中国电影走向世界的开始。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高产的西影厂还陆续推出了黄建新的《黑炮事件》、陈凯歌的《孩子王》、田壮壮的《盗马贼》、何平的《东陵大盗》等影片,这些影片为西影厂在国内外赢得了各种荣誉。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西影厂不仅把国内的同行,包括北影、长影、上影甩在身后,更在国际上大放异彩。在国际影坛,西影成了中国电影的代名词。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至今大陆影片中,仅有四部获得过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其中三部出自西影厂;而获得过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奖项的四部大陆电影中,西影厂贡献了三部;中国大陆电影至今获得过加拿大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奖项的影片一共有三部,全部都是出自西影的电影;中国大陆电影至今获得过美国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电影一共大概有五部,其中全部都是出自西影导演的电影。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西安西影厂为什么现在很少见到作品

一时间,西影厂红遍大江南北,只要片头出现“西安电影制片厂”的招牌,必定是一部大受欢迎的影片。西影厂所散发出的魅力吸引着一批批怀揣梦想的年轻人投怀送抱,而西影厂也继续输出着大批的反映深刻人文反思精神的电影精品。

张艺谋和吴天明

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中的顶梁柱,吴天明不忘提携后人,储备后续发展的力量。在他的培养和托举下,第五代导演中的滕文骥、张艺谋、陈凯歌、顾长卫、黄建新、田壮壮、何平等迅速成长起来,成为了西影厂强大的创作团体。

在吴天明离任西影厂厂长后,由他为西影厂培养的后备军陈凯歌、顾长卫、何平等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继续支撑着西影的发展,先后推出了滕文骥的《黄河谣》、张艺谋的《菊豆》、陈凯歌的《霸王别姬》、何平的《双旗镇刀客》等一批优质电影,这些电影先后了荣获众多国内外奖项。

吴天明的离开,西影厂犹如失去了主心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我国的电影行业出现了重大变革,电影的发行结束了计划经济时代的模式,实行市场经济,电影制片厂自负盈亏。

当民营资本进入电影行业后,各种民营电影公司如雨后春笋,纷纷成立,他们掠城夺地,瓜分着庞大的电影市场。作为曾经垄断电影市场的国有电影制片厂有点不知所措,落后的管理机制以及冗繁的人员编制等问题,使得这些国营老厂在面对竞争的自由市场中,毫无招架之力,集体遭遇滑铁卢,西影也不例外。

西影厂的救赎之路是坎坷的,也曾进行过大幅度的改革,但是因改革的方向不对而导致效果不明显。庞大的债务问题也是西影厂面临的一大难题。电影市场上,不是每一部电影都是卖座赚钱的,很多电影厂甚至越拍越赔钱,使得债台高筑。

西影厂也面临同样的问题,在最低潮的时候,可以说是很多电影厂都到了拍一部赔一部的地步。最后甚至走上了以地换钱的地步,没落程度可想而知。

而那些吴天明为西影厂培养的后备导演中的杰出代表们,也纷纷离开了西影厂,开启了“北漂”生涯。西影内部稍有能力的人,都脱离西影转行谋生,树倒猴孙撒。在自由市场的激烈竞争中,西影一败涂地。这个在国际影坛曾代表中国电影的制片厂,被彻底拉下了神坛,一地鸡毛。

2000年6月,在陕西省政府的主导下,西安电影制片厂联合上海西域实业有限公司、西安天慧信息有限责任公司等7家企业组建西影股份有限公司,其中西影厂占股56.09%,绝对控股。

2002年以来西影先后推出了电影《美丽的大脚》、《惊蛰》、《日出日落》、《情癫大圣》、《爱亦无声》、《雪花那个飘》、《女检察官》、《阿妹的诺言》、《老港正传》等多部影片。其中《美丽的大脚》获得了金鸡奖7项提名4项大奖。

2003年2月,西影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北京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西安明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成立西影华谊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成立的新公司先后投拍了《天地英雄》、《我的1919》、《卡拉是条狗》、《手机》、《可可西里》、《天下无贼》、《功夫》等电影。其中《天地英雄》倍受各界关注,成为2004年广电总局唯一推荐参加奥斯卡外语片评选的影片。2006年以后,这家新公司再没有新的作品问世。

2003年11月,存在了44年的西安电影制片厂被西部电影集团所取代。除了没获过奥斯卡外,几乎囊括过这个星球上大部分有名的电影奖的西影厂彻底进入历史。2009年05月08日经国家广电总局和陕西省委省政府批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西部电影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西影厂虽然完成了从工厂制到公司化的改制,并且进行了多元化的布局,设立西部电影频道、与高校合作创办影视传媒学院、设立电视剧制作中心、音像出版、电影院线,甚至出巨资建立影视城等。然而却早已掉队,错失良机。今天的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电影大国。面对中国电影繁荣期的到来,西影是否能借助时代的变革而顺势崛起,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今天,生活在西安这座城市的许多人已经忘了西安还有个西部电影集团。而大多数年轻人或许根本不知道西安还是个可以出产电影的地方。真心希望西影不要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而是再次崛起,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