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静和裴寂同属于太原元谋功臣,辅佐李渊起兵称帝,并同时获得“恕二死”的特权,然而后来的两人境遇却大不相同,昔日好友成了死对头。李文静被杀的真正原因历来被解读为是李渊和李世民父子斗法的牺牲品。然四姑娘却认为并非如此。

大唐开国元勋刘文静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大唐开国元勋刘文静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大唐开国元勋刘文静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我们先来看看刘文静被杀的经过:刘文静和裴寂原本是一对好朋友,刘文静是晋阳令,裴寂是晋阳宫监,两人经常一块喝酒畅谈,在乱世中相中了李渊和李世民,于是两人开始辅佐李渊在太原起兵和长安称帝,之后,两人同为宰相,可以说这时候的两人所处地位相差无几,但两人还有不同,刘文静的能力明显是强于裴寂的,而裴寂却是李渊最信任的老友和心腹,这就导致了两人日后的矛盾。

618年,刘文静随李世民西征薛举,李世民因为身患疟疾,暂时将军中之事委托刘文静和殷开山,并嘱咐两人不可轻易与薛举交战,但两人并没有听进去,所以导致了第一次浅水原之战的失败,刘文静被削职除名,但并没有弃之不用,而是继续跟随李世民征讨西秦,四个月之后爵位和封邑都已经恢复,但刘文静似乎从这时起就失去了李渊的信任,和裴寂的距离逐渐拉大。

619年,裴寂为晋州道行军总管,于刘武周部下在度索原开战,裴寂大败,被李渊骂了个狗血淋头,并下了狱,但李渊离不开裴寂,于是不久之后裴寂又被放了出来,而且所受的恩宠愈多。同样是这一年,刘文静随李世民镇守长春宫,与裴寂的差距让他心生怨言,从此和裴寂在朝堂之上针锋相对,两人逐渐走到了对立面。

有一天,刘文静在和兄弟刘文起在家中宴饮,刘文静醉酒后拔出佩刀砍向厅柱,并大声嚷嚷要杀死裴寂,刘文起因为家中不断出现妖祟之事,遂找来巫师在家中做法,这一切让刘文静家中不受宠的小妾看到并告诉了自己的兄长,然后去告状说刘文静谋反,李渊将刘文静交给裴寂和萧瑀审问,最后萧瑀和王纲均表示刘文静并未谋反,而裴寂一口咬定刘文静要谋反,即便李世民出面保刘文静,李渊还是将刘文静兄弟俩处斩,刘家家产没收。

很多人认为李渊之所以明知道刘文静没有谋反却还是执意杀他是做给李世民看,也就是说刘文静是这对父子斗法的牺牲品,初看没毛病,仔细一想就知道并非如此。刘文静出事是在619年,大唐刚刚建国一年,天下未定,李世民的战功也并没有那么显赫,太子李建成也并没有对李世民起忌惮心思,而李世民本身也没有争夺太子之位的心思,李渊父子一心平定天下,稳定大唐。李渊对李世民是充分信任的,只是到了621年李世民受封天策上将之后,太子和秦王之间才开始有了矛盾,而李渊对李世民的打压至少在624年杨文干事件之后。所以说什么刘文静是李世民的人,所以才被李渊处死根本说不通。

实际上,刘文静的死与李世民没有关系,是他自己惹怒了李渊,为李渊所不喜,这里说两点来说明:

刘文静负责替李渊和突厥进行沟通,李渊起兵之初臣事突厥是刘文静一手促成的,而这件事是李渊的污点,最好没有人知道。

刘文静不能很好的管理情绪,裴寂是李渊的老友兼心腹,自然更得李渊信任,而裴寂虽然没什么才能却会哄李渊开心,但刘文静因为与裴寂的差距却在朝堂上公然甩脸色,不管裴寂是对还是错,他刘文静都反对,私事影响了公事。

这三点让李渊很不痛快,再加上裴寂说了一番话:“当今天下未定,外有劲敌,今若赦之,必贻后患。”就是这句话要了刘文静的命,刘文静屡次惹怒圣颜,倘若不杀一儆百,以儆效尤,那么他李渊的威严何在,大唐刚刚建国一年,何以立国?所以刘文静必死无疑。

淑妃文绣为什么非要和溥仪离婚

在中国几千年的皇权社会里,皇妃们的婚姻多有不幸,她们逆来顺受,成为婚姻的牺牲品。惟有一个大胆追求幸福和自由的皇妃,这就是末代皇帝溥仪的妃子文绣。

大唐开国元勋刘文静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1931年8月25日,文绣偷偷逃离皇宫,并聘请律师,提出与溥仪离婚。皇妃离宫出走,敢与皇帝离婚,这是几千年中国历朝帝王史上闻所未闻、史无前例的奇事。消息不胫而走,轰动了整个天津。

大唐开国元勋刘文静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后妃不和淑妃文绣待人宽厚、善良,性情恬静。虽不具有花容月貌,可也五官端正,举止温文尔雅,落落大方,且十分聪颖,有才华,善文学,通琴棋书画。因为文绣能诗善文,溥仪和她很谈得来,婚后的一段时期内,溥仪对文绣很好,两人情投意合。

大唐开国元勋刘文静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一夫多妻,本身就酝酿着对抗与排他,矛盾和斗争。何况是民国10年后组成的一夫两妻家庭。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绣,两人同时入宫,她俩之间一开始关系就不融洽。婉容认为自己是“正宫”,理应高于“妃”,又觉得她和溥仪之间多了一个文绣,分走了本该属于她一个人的溥仪的心。而文绣觉得进入民国时期了,“后”、“妃”之间应当平等,论才学婉容不如她,所以不甘心低婉容一等。婉容以“正宫”自居,十分霸道,处处压文绣。

大唐开国元勋刘文静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由于婉容的挑唆,溥仪与文绣的关系每况愈下。婉容与文绣发生争吵时,溥仪总是迁就婉容、偏袒婉容。在溥仪的心目中,“后”、“妃”是两个等级,有贵贱、高低之分,高看“皇后”一眼是必然的。婉容得宠,越来越骄横,盛气凌人,不可一世。太监、仆人也势利眼,见文绣失宠,竟不听文绣使唤,文绣虽然表面上不露声色,但心中自然哀叹命苦,性情变得越来越冷漠、孤僻。

大唐开国元勋刘文静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到了天津后,婉容和文绣的疙瘩愈结愈大,以至发展到水火不相容的地步。溥仪经常带婉容及弟弟妹妹去打高尔夫球、网球、骑马、开汽车、逛商店,文绣却总是躲得远远的。在社交活动中,溥仪常带婉容去,却不见文绣的影子。文绣虽身居金碧辉煌的皇宫,身着绫罗绸缎,尝遍美味佳肴,却没有半点人身自由和人间的幸福与欢乐。在这走投无路、万般无奈的情况下,文绣不堪忍受这种虐待和欺侮,愤然出走。

大唐开国元勋刘文静被杀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文绣出走促使文绣出走的导火线是一件小事引起来的风波。1931年7月21日晚,皇后婉容从溥仪的书房出来,偏巧,辗转难眠而在外赏月的文绣从院子里进来。她近来有点着凉,正在书房门边的痰盂处吐痰。婉容听声见状,误以为文绣在偷听她和皇上的谈话,并故意吐她。一股无名之火涌上心头,她刚要发作,又怕惊动了书房里的皇上,只好压住了火,狠狠瞪了文绣一眼,一甩袖子走了。皇后动怒,文绣已经习以为常,所以也没去理她,带领宫女回自己的卧室去了。婉容却越想越气,一夜未曾睡好。

第二天早晨,婉容按自己的猜想,把文绣站在书房门口偷听谈话,并吐唾沫污辱她的事向溥仪学了一遍,非让溥仪教训一下胆子越来越大、“不懂规矩”的文绣。溥仪本来心情烦躁,听婉容一说,气急败坏,高声地说:“竟有这样的事?这还了得!来人哪,传淑妃!”文绣被传到客厅,未等给皇上施礼,皇上便厉声训斥道:“你也是官宦之家女子,蒙朕格外施恩,留在身边,竟敢目无国君,不尊中宫!”文绣被皇上莫明其妙的斥责搞糊涂了,她害怕极了,急忙说:“文绣侍奉皇上皇后,不敢有半点差错,不知有何罪。”溥仪大怒,喊道:“还敢嘴硬,来呀,拿家法!”太监拿着打人的板子走来,高高举起不忍落下。

文绣无辜当众受辱,真是痛心疾首,平日的委屈,一下汇成泪泉倾泻而出,跪在地上声声哀告,口口乞怜:“淑妃有罪任凭皇上责骂,求皇上、皇后开天高地厚之恩,莫施家法。”文绣悲愤难忍,痛不欲生。此后,她不止一次寻短见,都被太监发现阻止。

文绣有两位知心朋友,一位是远房外甥女、冯国璋的大儿媳玉芬。冯家在京津两地都有住宅。玉芬从前到醇王府去看过文绣,文绣到天津后,两人交往更密切,几乎无话不谈。一位是亲妹妹文珊,文珊是庆亲王载振的儿媳妇,住天津英租界,常去看文绣。文绣有了轻生之念后,溥仪一面责令太监严密监视,一面让她的妹妹文珊来开导和劝慰她。这两位是文绣提出离婚的高参和策划者。

8月25日下午3时,文珊对溥仪说,她姐姐日夜哭泣,劝慰不灵,希望允许让她陪伴姐姐出外散散心。溥仪也怕闹出事来,所以答应了她们。文绣在文珊的陪伴下,带一名随身太监,乘坐溥仪的专用汽车,来到国民饭店,直奔预定的37号房间。随后,文绣打发随行的太监回去向溥仪回话,太监顿时惊慌失措,哀请淑妃回宫。文绣态度坚决,对太监说:“今日之事与你无关,你可拿着这几封信回去转告皇上!”太监接过信后,还想哀求,只听房门一响,三位西装革履的先生同时走进来,他们便是文绣聘请的律师张绍曾、张士骏和李洪革。太监这才拿着信,急忙回静园去。随后,文绣在文珊陪伴下,另觅了一个安全的住所。

律师出面 协议离婚太监回到静园,战战兢兢地如实向皇上禀报一番,并将三封信交给了溥仪。信中说明了淑妃此次出走的原因,并提出要求:给淑妃自由。如不同意,立即向法院起诉。溥仪看完信后,顿时惊慌失措。淑妃竟敢夜不归宿,这是清朝开国以来从未有过的先例,把他这位“皇上”的脸面丢尽了!真是大逆不道。他更无法想象堂堂皇上,对簿公堂,将成何体统。于是,溥仪立即派出一批太监和随侍,到国民饭店寻找。但找遍各处,也没找到。溥仪得到回报,焦急万分!连夜召集“御前会议”。会上,大家都认为此事是家族的奇耻大辱,不能提交法庭解决,只有委托律师出面,与文绣的律师对话,争取私下了结,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10月22日,经过双方律师为时两个月的磋商,终于达成如下协议:

第一,自立约之日起,双方完全脱离关系;

第二,溥仪付给文绣5.5万元生活费;

第三,允许文绣带走常用衣物和用品;

第四,文绣返回母家居住,永不再嫁;

第五,双方互不损害名誉;

第六,文绣撤回要求法院调解的诉状,今后不得再提出诉讼。

这场空前绝后的皇妃与皇帝之间的“官司”,最终以淑妃获胜,皇上失败而告终。尽管事后溥仪在京津沪三地报纸上,用宣统皇帝身分和年号,登了一道:“贬淑妃为庶人”的“上谕”,也无法挽回皇帝的尊严与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