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可以燎原》,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结尾。此文是毛泽东写给林彪的一封信A文章在辩证地分析了当时中国革命面临的严峻形势,尖锐地批判了林彪以及党内存在的对革命前途悲观失望的思想,正确阐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之后,写下了这样一个激荡人心、回味无穷的结尾:所谓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快要”二字作何解释,这点是许多同志的共同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不是算命先生,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应该也只能说出个大的方面,不应该也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但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及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颠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结尾名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账)

这里,毛泽东使用了三个排比句,并且把快要到来的革命高潮比喻为“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一只航船”,“喷薄欲出的一轮红日”,“快要成熟的一个婴儿”,生动传神,有声有色,异常精彩,满怀豪情地讴歌了“快要”到来的革命高潮,表达了他对中国革命必然取得最后胜利的坚定信心和无比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个结尾高瞻远瞩,令人鼓舞,给人力量,引发了读者对即将到来的革命胜利的美好憧憬和无限遐想。它准确地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中国革命高潮即将到来,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客观规律!

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结尾名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对账)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要内容和评价?

历史意义

那时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组织之上的反动统治阶级的一切组织也是弱的。

这样中国革命的走向高潮,一定会比西欧快。

在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革命的主观力量确实大为削弱。

若仅依据某些现象来看,党内同志们发生悲观的念头也是很自然的。

但若从实质上看,那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现在虽只有一点小小的力量,但是它的发展会是很快的。

它在中国的环境里不仅是具备了发展的可能性,简直是具备了发展的必然性,这在五卅运动及其以后的大革命运动已经得了充分的证明。

马克思主义者对未来的发展和变化,只能说出个大的方向,不可能机械地规定时日。

所谓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毛泽东的这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时安定了不知多少党内的同志,使他们看到了希望。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这星星之火,使胜利的红色旌旗飘遍中国,点亮了中国革命的灯塔,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我们党凭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坚定信念和“艰难奋战而不溃散”的艰苦奋斗作风,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意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文章具有非同一般的历史性意义。首先,毛泽东在这篇文章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深入土地革命,建立红色政权,扩大红军和地方武装,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思想,为后来形成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革命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二,毛泽东首次提出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想观点,教育党和红军要看到中国革命的可能性和必然性的本质,而不要被反革命暂时的强大的现象所迷惑,是毛泽东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思想的雏形;第三,毛泽东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句成语描绘了中国革命高潮必将到来的景象,同时用三个句子生动的句子描绘了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的景象: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通过形象化的描绘,毛泽东批评了当时党和红军中存在的悲观右倾的思想,同时也告诫不能患有左倾急躁病,进而号召党和红军满怀必胜的革命信念和意志、开展切合中国革命实情的革命武装斗争,迎接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