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报告请登陆未来智库}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一、原料药市场概况1 原料药分类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原料药主要是指从基础化工原料到化学药物制剂之间的相关产品。其从上下游大类角度来看,主要分为医用中间体和化学原料药,而医用中间体又可分为初级中间体和高级中间体。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医用中间体是原料药工艺步骤中产生的、必须经过子变化或精制才能成为原料药的一种物料,是一种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这种化工品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在普通的化工厂即可生产。若要用于药品的合成,则需产品规格需达到一定的级别,通常需要经过客户的审计,方可成为其合格供应商。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化学原料药则是指活性药用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简称 API,旨在用于药品制造中的任何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而且在用于制药时,成为药品的一种活性成分。此种物质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症状缓解,处理或疾病的预防中有药理活性或其他直接作用,或者能影响机体的功能和结构。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化学原料药是用于治疗某种疾病并通过药政部门的关联审评审批,直接用于制剂生产的活性成分;医药中间体是生产化学原料药的关键原料。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在中国,原料药要想获得上市销售必须和其下游制剂关联审批,并执行国家GMP 标准进行生产;而销售医药中间体无需进行关联审评审批。在美国、欧洲、日本等规范市场,只需提交相应 DMF 文件并通过官方 GMP 检查,便可出口原料药;出口医药中间体无此类强制规定,但也可以递交 DMF 文件,申请官方 GMP 检查。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另外,根据专利、产能、运用广泛程度、需求稳定性等特征,化学原料药可分为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和专利原料药。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大宗原料药指市场需求相对稳定、应用较为普遍、规模较大的传统药品原料药, 主要有抗生素类、维生素类、氨基酸类、激素类等。一般而言,大宗原料药各厂商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差别并不明显,生产成本控制是企业竞争的主要手段。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特色仿制药原料药通常指以心血管类、抗病毒类、抗肿瘤类等为代表的专科用药,对应制剂专利到期或即将到期,产品附加值较高。相比起大宗原料药,特色仿制药原料药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利润水平更好。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专利药原料药则是指下游制剂仍处于临床阶段或商业化专利期阶段的原料药, 需满足临床、注册审批、商业化销售等各阶段的要求,产品附加值最高。其具有最高的进入壁垒,主要体现在品牌、生产工艺及研发等相关技术能力方面。对应的下游制剂则为在研或在售的各类专利药。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在化学原料药行业,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凭借研究开发、生产工艺及知识产权保护等多方面的优势,在附加值较高的专利药原料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国、印度则依靠成本优势在仿制药原料药市场中占重要地位。随着中国、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特色原料药厂商不断加大研发投入、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工艺水平,并投资改善生产设备形成专业化生产线,部分具有技术、质量和产能优势的原料药公司逐步参与到国际竞争,也正在成为国际市场重要供应者。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1.1 大宗原料药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大宗原料药指工艺成熟、需求量大的非专利药品,如传统的抗生素、维生素、镇痛息热等三大类,属于临床上疗效确切、毒副作用低、适用症广泛的通用名药产品;市场稳步增长,与国民的基础医疗保障密切相关。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我国是原料药的生产大国也是出口大国,超过六成的原料药销售海外,其中原料药的出口占世界原料药市场份额的 20%左右,但主要以大宗原料药为主。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目前,我国大宗原料药行业市场化程度较高,国内的生产工艺成熟、产品种类齐全、产能充足,中国已是世界最大的大宗原料药生产国和出口国。其中我国抗生素生产水平国际领先,抗生素原料药占据了国际市场的 30%;解热镇痛药物,例如扑热息痛、阿司匹林和安乃近产量较高,其中扑热息痛产量为世界总产量的 50%;我国维生素原料药中,除极少数品种,大部分产量居世界前列。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一方面,我国大宗原料药生产和出口量处于较高水平;另一方面,大宗原料药各厂商的生产工艺、技术水平差别并不明显,生产成本控制是其竞争的主要手段,毛利率相对较低。在盈利能力方面,由于大宗原料药在技术等方面已经较为成熟,产品较为同质化,因此其价格的变动就主要受到供给、产能、原材料价格的周期性变动影响,价格也往往呈现出周期性波动。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1.2 特色原料药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特色原料药是指,为仿制药企业提供仿制专利即将到期产品的研究开发用原料药,以及生产仿制药用原料药,产品的特点是批次多、种类多、规模小、开发难度大、通常需要进口国许可、附加值相对较高。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一般特色原料药企主要为仿制药生产企业提供原料药,所以除直接与客户合作开展合同定制生产业务之外,最主要的业务模式是“先研发后销售”,行业内竞争的特点可概括为准入资质、速度竞争、技术竞争、质量竞争和价格竞争五个方面。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准入资质是特色原料药企最基本的竞争要素。对于特色原料药行业,产品在规范市场上的销售不仅能为企业带来稳定的利润,还能帮助企业树立品牌形象, 创造良好的口碑和声誉。然而,原料药产品要进入规范市场,除了产品质量合格外,自身还必须具备良好的生产环境、严格的质量控制和规范的企业运作, 制作符合标准的产品规范文件,并经过规范市场药政部门的现场审查及资质认可,方能向规范市场销售原料药产品。因此,具备规范市场 cGMP 药品生产管理规范要求的能力,能够通过规范市场药政部门的现场审计,有能力编制并提交原料药的 DMF 文件,是特色原料药企业进入规范市场最基本的要素。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速度,抢仿能力是特色原料药市场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药品专利主要包括化合物专利、晶型专利、工艺专利(包括中间体及制备方法专利)、给药系统专利、药品不同适应症专利等。若不能成功挑战原研专利,则在原研专利保护期内,任何仿制药制剂不得上市销售;只有成功挑战原研专利,或待原研保护期过期,仿制药才可以上市销售。一般而言,仿制药企业的仿制药上市准备需要在目标药物专利到期前 6-10 年进行布局,前期准备包括项目评估、产品研发、验证批生产、稳定性研究、cGMP 建设、仿制药申请等一系列工作。作为原料药供应商,争取尽早攻克原料药的仿制工艺,第一时间向下游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原料药产品,才能抢占先发优势,在研发阶段就成为其合格供应商和长期合作伙伴,占据市场先机和大量市场份额。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技术是特色原料药企业核心竞争力。在仿制药上市申请中,若仿制药企业能够证明原研药专利无效或避开原研药的专利,则可向原研药发起附带不侵犯其专利申明的专利挑战,挑战成功后即可在原研药专利到期前实现仿制药的提前销售,并获得市场独占权,从而获得高额的回报和市场份额。以美国医药市场为例,假设仿制药企业第一个提交 ANDA,并能够证明目标品牌药的专利是无效的或者其仿制药对该专利不构成侵权,即可成功挑战目标药物,获得宝贵的180 天的市场独占期,率先占领仿制药市场,且可以专利药 70%-80%的价格销售;而后来者上市,药品价格可能跌至专利药的 30%-50%左右。因此,成功挑战专利可以为仿制药企业带来丰厚的回报。然而,攻克原研原料药专利的技术壁垒较高,能够挑战原研原料药专利的原料药企业并不多,若原料药企业能够成功挑战原研原料药专利,并与下游仿制药企业合作,成功挑战原研专利后,则可与下游仿制药企业共同分享挑战成功带来的巨大利益。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此外,当特色原料药企业的技术水平得到市场的认可,将有可能与国际大型医药企业开展合同定制生产业务。国际大型医药企业对原料药企业现场审计评估合格后,与原料药企业签署相关保密协议,向公司提供产品生产所需的工艺、质量控制等技术资料,原料药企业必须具备消化、吸收、运用该等技术资料的能力,方能继续合同定制生产业务。因此,具备良好技术水平和转移接受能力的原料药企业,将会在合同定制生产业务领域获得稳定的客户群体和收益。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质量是特色原料药企长期稳定发展的前提。药品质量和用药安全事关病人的安危,各国家或地区的药政部门都针对制剂和原料药制定了严格药品质量标准, 制剂生产企业也对上游原料药供应商提出自己的质量要求。一般来说,各国家或地区的药典是药品质量的最低标准,制剂生产企业对原料药的质量要求通常会比药典更严格。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由于原料药及中间体产品中所含的杂质直接影响制剂产品的药理毒理,所以对于原料药及中间体产品,药政部门和制剂生产企业不仅要求其主要成分纯度达到一定标准,而且非常关注产品中所含杂质的结构和含量,以及对基因毒性杂质的研究和控制。因此,原料药企业需要对原料药及中间体产品的质量展开充分研究,对产品中所含的微量杂质进行分离或定向合成,并进行杂质结构鉴定, 确定杂质的类别和含量;同时,还需要对基因毒性杂质进行充分研究和限度控制。然而,研究产品杂质和基因毒性杂质,需要大量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和专业的检测仪器,目前国内大部分原料药企业与国际一流原料药企业在杂质分析和基因毒性杂质控制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产品的主要成分纯度是否合格,产品所含杂质是否能够分析透彻并严格控制,对原料药企业竞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价格是特色原料药企业技术能力的体现。原料药行业在价格方面的竞争也非常激烈,尤其在非规范市场上面。原料药企业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开发新的合成路线,或是对原有生产工艺做出改进,实现“低投入、高产出”,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凭借价格优势,新晋成为下游仿制药客户甚至原研药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并向其供应原料药或中间体。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近年来,受环保政策法规及其带来的成本上升影响,大量中小原料药厂被挤出市场,原料药供应格局得到改善。与此同时,随着全球仿制药规模的不断扩大, 对于新型特色原料药的需求也随之迅速扩大,极大地推动了特色原料药的国际生产转移进程,特色原料药在出口产品中所占比重也较快增加。在此过程中, 国内部分技术实力较强的企业逐步进行产品管线升级,在特色原料药领域逐渐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但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16 年, 我国特色原料药出口额为 35.3 亿美元,仅占原料药总出口比重的 13.8%,绝大部分出口原料药还是以大宗原料药为主。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1.3 专利药原料药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专利药原料药指由专利药厂商自行生产专利药生产所需的原料药或由专利持有方以合同定制方式委托原料药生产厂家生产的原料药。其中以合同定制方式承接原料药委托外包生产业务的企业我们称其为 CDMO。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CDMO(Contract Development Manufacture Organization,合同研发生产组织)是从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到商业化生产阶段就与创新药企业的研发、采购、生产等整个供应链体系深度对接,并为创新药企提供创新性的工艺研发及规模化生产服务,以高附加值的技术输出取代单纯的产能输出。CDMO 企业主要具备“定制研发+定制生产”的综合服务能力,其中“定制生产”的服务内容即为为创新药企提供医药中间体的定制生产服务,包括研发阶段的小规模生产服务到商业化阶段的大规模生产服务。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医药供求:医药行业深度报告:集采催生原料药需求,行业具备高成长性

CDMO 主要服务对象为跨国制药公司和生物制药公司;主要服务的药品类型为创新药;主要服务的药品治疗领域包括抗艾滋病、抗丙肝、降血脂、镇痛、抗糖尿病等大病种专科;主要服务的药品生命周期为创新药的临床试验到专利药销售阶段。

专利药原料药的生产,正在由创新药企自行生产向合同定制生产转变。一方面, 大型创新药企正逐步放弃原先的全产业链模式,把研发和生产环节通过外包形式剥离,重心转移到产品布局与全球运作上;另一方面,小的 biotech 企业受限于资金、产能、生产技术等因素,完全把研发和生产区分开来,创新药企只专注于研发,而把原料药及相关制剂生产外包出来.

全球医药外包行业正加速发展,且外包服务领域已逐渐从临床阶段的创新药开发延伸至商业化阶段的已上市药物生产。由于研发成本具有比较优势,有着高端技术壁垒的医药外包产业正逐渐从欧美发达国家向新兴国家转移。

2、全球原料药市场概况

从全球原料药下游制剂情况来看,据 TrendForce 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约为 1.2 万亿美元,年增率约为 3.8%。预期 2023 年全球药品市场规模可成长至约 1.55 万亿美元,2018-2023 年 CAGR 为 5.1%。

其中,专利药 2018 年市场规模估计约为 7,665 亿美元,年增率约 5.8%;仿制药部分,2018 年市场规模估计为 3,202 亿美元。受到美国市场萎缩的影响,其年增长率仅约 1.6%。

从全球原料药行业市场规模增长变化来看,总体上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7 年,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达到 1550 亿美元,比 2016 年同期增长 6.16%,2018年,全球原料药行业市场规模达到 1657 亿美元。预计到 2024 年,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将上升到 2367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将超过 6.1%,其复合增长率略高于下游制剂领域。

2.1 市场格局

据科睿唯安数据显示,全球共有 3000 多家企业参与化学原料药的生产,由于原料药厂商在规范市场的经验差异,目前仅有约 16%的企业有能力持续稳定的供应原料药且符合监管规范。

从大、小分子情况来看,化药小分子药物的 API 约占 70%,其余 30%则为大分子生物药。但大分子生物药 API 的增长速度更快,约为 8%,化药小分子API 的增速则为每年 5%左右。

从疾病领域来看,2018 年全球化学原料药主要应用领域为心血管疾病,占比为 23.30%;其次为内分泌科,占比为 15.30%;排位第三的是中枢神经疾病,占比为 14.40%。

据 2015 年数据显示,全球专属使用原料药的规模为 801.8 亿元,占全球原料药市场的 61.3%,外购原料药市场规模则为 506.2 亿元,占全球原料药市场的38.7%,即全球约 6 成的原料药是由下游制剂企业自己生产的,其余 4 成则是由第三方生产出售给制剂企业的。

从化学原料药行业利润率情况来看,整体行业的利润率总体仍旧较低,特别是仿制药 API 行业,大部分印度和中国企业的利润率为 3-5%,西方国家企业则约为 8-10%。

2. 2 供应规范市场企业仅占 16%

全球 3000 多家原料药生产商,根据科睿唯安的统计,约 57%的企业被归为“Local”级别,这代表这些企业仅具备向本土和非规范市场供应 API 的能力,另外,被归为“Established”级别和“Less Established”的原料药厂商仅占整个行业的 6%和 10%,这些企业拥有不同年限的生产经验,能向欧洲、北美及日本规范市场供应大规模的原料药,而“Potential Future”级别的企业则具备较短时间和有限的规范市场经验,但距离成为“Less Established”级别的企业仍需数年时间。

从国家构成角度来看,“Established”级别和“Less Established”级别的原料药厂商主要来自于美国、中国、印度和意大利。这类企业全球范围仅有 500 多家。其中美国大约占 36%,印度、中国、意大利和日本占比分别为 12%、9%、7%和 6%,前五大地区占供应规范市场原料药企业总数的 69%。

2.3 全球原料药产能分布及趋势

从世界范围来看,原料药主要集中在五大生产区域:西欧、北美、日本、印度和中国。短期内,这一区域格局难以发生明显改变,但近年来来,五大原料药生产区域相互之间已经出现了较大变化,呈现出此消彼长的局面。

以意大利为代表的西欧地区,是原料药的纯出口地区,也曾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基地,产品以高附加值的专利期内化学原料药为主,一度占全球总量的50%,而出口量占其总产量的 80%以上。不过,随着全球原料药市场的分散, 以及中印两国在成本优势和环保容量等方面所显露的优势,有数据显示近年西欧地区原料药生产份额已下降到全球市场份额的 30%以下。同时,越来越多的欧洲制药企业开始向其他地区进口原料药,并陆续关闭欧洲本土的原料药工厂。

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所在的北美,与西欧恰恰相反,其是原料药的主要进口地区,每年消耗的各种原料药约占全球原料药市场的 1/3 左右,但生产量则仅有消耗量的一半左右。因此,长期以来,北美地区制药企业的原料药,约一半为自产,一半依赖进口。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原料药货值达 42 亿美元。

日本的原料药市场规模在全球亦排名靠前,由于日本企业发展模式对仿制药和创新药较为重视,因此制剂和原料药发展也相对均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本土化学原料药的产量和消耗量基本持平,进口量和出口量也相差不大。近几年伴随着全球医药市场的变化,日本制剂企业面临人力成本的上升、回报率的下降和环保的压力,日本也开始放开原料药的进口,尤其是低端化学原料药产品, 进口规模呈上升趋势,2018 年仅中国就向日本出口了 19 亿美金的原料药,日本已成为中国原料药第三大出口国。

印度是全球化学原料药生产最大地区之一,由于其解除国际市场更早更频繁, 因此在体量规模上均高于中国。印度仿制药行业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化学原料药多为仿制药配套产品,且大量供应规范市场。印度原料药总产量的约 90% 都用于国际销售,美国 DMF 中约 46%由印度企业持有,这主要受益于法规体系和语言优势,但与此同时,印度对原料药进口也有很强的依赖性,尤其对于中国原料药的依赖,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对印度出口的原料药货值达 45 亿美元,位列我国原料药出口国家第一位。

3、我国 API 市场概况

从全球的制剂市场情况来看,据 TrendForce 数据显示,中国为全球第二大药品市场,2018 年市场规模约为 1,781 亿美元。因处于医药政策改革和产业重整的阶段,且受到医保扩容和全国带量采购措施的影响,预期未来五年中国药品市场的 CAGR 约为 7.3%,略低于之前几年的表现。

从原料药产能来看,我国原料药产能约占全球 28%,其中出口占比较大,约65%。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化学原料药出口额达 300.48 亿美元,同比增长 3.2%。出口数量达 929.72 万吨,为历史新高, 同比增长 3.75%;出口均价同比小幅下跌 0.53%。从具体细分类别看,大部分原料药出口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解热镇痛类、氨基酸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四环素类等延续 2017 年以来的增长态势;维生素类、氯霉素类、中枢神经系统类等出口额也出现了涨幅;而激素类、氨基糖苷类、其他抗感染类等由于出口数量的大幅下滑,导致出口额出现 15%-41%不等的同比下降。2018 年,我国进口原料药总额达 86.21 亿美金,其中,民营企业进口额占据我国原料药进口总额的比例为 23.5%;三资企业则为 69%,在我国原料药进口业务中处于领先地位。

二、需求端持续提升开启原料药行业长周期大变革1. 三方面常态化要求引领行业“供给侧”改革

历史来看,化学原料药行业是个“屌丝”的行业。一方面,行业壁垒和进入门槛都较低,生产企业多、乱、小,产品价格受供需影响也具有比较明显的波动性;另一方面,我国化学原料药产能尤其出口部分主要还是以大宗原料药为主, 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也偏低。但这几年随着整体行业要求的全面提升,行业正在经历一场“供给侧”改革,而且这次“供给侧”改革将是常态化的,是由环保高压、一致性评价质量提升以及关联审批等相关政策推动的,常态化的“供给侧”改革或将使整个行业出现持续的景气度提升。

1.1 环保要求——政策持续加码

我国是化学原料药生产大国,原料药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原料药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三废”量较大,废物成分复杂,污染危害严重,近两年来环保监管趋严, 原料药企业面临的环保标准不断提升,导致不断有原料药制造企业因为环保不达标被限产或停产。

2018 年 1 月,环境保护税法正式实施,将环保费改为环保税,并对原料药企业征税;另外,在 2016 年 12 月,国家“十三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健全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实施医药化工园区挥发性有机物的综合整治,原料药制造业推进行业达标排放改造。在环保监管政策与标准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行业的生产得以规范,重污染及落后产能不断整改及关停,原料药行业整体供给有所收缩。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在 2017 年达到峰值 347.80 万吨后开始出现下滑,2018 年全国化学药品原药产量 282.30 万吨,同比减少18.83%,2019 年产量为 252.30 万吨,同比减少 10.63%。

现阶段,保护生态环境是人民日益增长对美好生活诉求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此影响,我国环保整治和督查也势必会常态化,对于原料药企业,环保设施将成为企业重要组成部分。当然,无论是环保法律法规要求,还是各国药政部门对企业的要求,亦或是下游制剂客户的审计,都对原料药企业的环境保护和三废处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将大幅提高原料药行业的进入门槛,环保成本激增成为趋势,使一些中小企业因没有能力增加环保投入而逐步退出市场。

1.2 质量要求——药品一致性评价提升质量门槛

2016 年 3 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的有关事项(征求意见稿)》,标志着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全面铺开。我国这次启动的大规模一致性评价工作主要借鉴了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的生物等效性评价,以及 1998 日本启动的“药品品质再评价工程”。

一致性评价,即要求仿制药在和原研药剂型相同、剂量相同、结构相同、活性成分相同、给药方式相同的情况下,人体对仿制药吸收的速度和程度也要与原研药保持一致,治疗效果和安全效果要与原研药相同。即仿制药要达到与原研药相同的药学等效性和生物等效性。

截至 2020 年 2 月 8 日,已有 577 个品规通过一致性评价,54 个品种集齐三家以上(含三家)过评。

从一致性评价质量要求来看,质量上将向美国 FDA 的审评标准看齐,尤其是对于国内企业涉及口服固体制剂、注射剂的原料药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将推动整个原料药行业产品质量的提升,一些对产品质控不强、技术相对落后的企业或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1.3 审评要求——促进我国原料药行业向稳定供应商体系转变

2016 年 8 月 10 日,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总局关于药包材药用辅料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有关事项的公告》(2016 年第 134 号),正式宣布了我国原辅包的注册从单独审评审批,也就是核发批准文号式管理正式改革为以备案管理为手段的原辅包与药品关联审评审批的管理模式。原料药的批准文号将不再单独发放,下游制剂企业对通过 GMP 认证的原料药都可申请关联审批,并对其所选用的产品质量负责。

关联审评是药品监管理念的一次大幅调整,同时也对原料药企业和制剂企业产生重要影响。原料药企业和制剂生产企业在产品质量管理方面将不再是割裂的状态,而是处于一种紧密相连的状态,相互之间在生产和质量管理理念上的融合进一步加深,制剂企业对原料药企业的管理责任也进一步增大。

对于责任主体问题来讲,明确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才是原料药质量责任主体。对于审评审批体系来讲,提高了审评审批效率,降低了负担,并以药品的质量 为核心,原料药质量将不再与药品脱节。

假设已上市制剂要变更原料药的供应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必须要对制剂提出补充申请,药审部门对其进行共同审评审批后才可变更。这无形中提升了变换原料药供应商的成本,频繁变换原料药供应商将变得几无可能。之前原料药企业“一证走天下”的局面将不复存在,制剂企业挑选上游原料药企业的范围也将从具有原料药批准文号的全部企业转向少量与自己产品进行关联审评的企业。当某家企业的原料药与一家制剂企业关联审批通过后,其他制剂企业往往也认可其原料药的质量,部分高质量原料药企业将做大做强,稳定的供应商体系也会随之建立起来。从市场格局角度来看,随着制剂与原料药企业间关系

的紧密,部分产品原料药市场将从类完全竞争的市场转向寡头垄断的市场格局, 原料药产品价格的弹性也将随之减弱。

2. 原料药行业正在发生“两个变化”

受国家环保政策趋严、一致性评价质量提升和关联审评审批三方面因素影响,原料药行业将经历常态化的“供给侧”改革,这使得整个行业正深刻的发生着“两个变化”。

2.1 行业变化一:行业集中度提升,利润向前端转移

2.1.1 原料药企业向下游一体化更具优势

从产业拓展层面看,制剂企业的主要方向是向上游拓展做原料药一体化;而原 料药企业的主要方向则是向下游拓展做制剂一体化。判断哪一条路径更有优势, 哪一个方向更为顺畅,我们认为首先需要遵循基础的商业逻辑。这就是当一个 行业处于扩张期时,其行业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的增速都会处于较高水平或 者处于提速区间。

从上市原料药企业与制剂企业的扣非后净利润增速角度来看,我们根据现有市场分类,统计了 43 家制剂上市企业和 27 家原料药上市企业,制剂企业的扣非后净利润增速从 2016 年的 12.49%快速下降至 2019 年 Q3 的 3.24%,相信随着仿制药带量采购品种的继续扩充,未来制剂企业的利润水平仍将面临较大压力.

从制剂企业与原料药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情况来看,原料药企业的增速情况在 2018 年及以后也显著好于制剂企业。

由此可见,对于现阶段及未来的制剂企业来讲,医保控费、带量采购常态化所带来的渠道利润的丧失都将使整个行业面临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持续下降的压力。而与此同时,原料药企业则在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方面处于上升阶段,拥有较好的产业延展基础。

2.1.2 原料药企业扩张快于下游制剂

固定资产增速情况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时间内期末固定资产比期初固定资产的增长率,体现了建造和购置固定资产的工作量情况。同时,从另一个层面也揭示了企业产能扩张的速度。

同样我们根据现有市场分类,选取了 43 家制剂上市企业和 27 家原料药上市企业的 2016 年-2019 年上半年固定资产增速情况,2016 年以后,制剂行业的固定资产增速出现了快速下滑并一直维持了较低的水平,而原料药企业的固定资产增速则从 2017 年的 5.67%快速增长至 2018 年的 18.71%及 2019 年 H1 的 16.75%,呈现了较高的增长态势。

2.1.3 产业链利润向前端转移

一个行业,一条产业链,上下游营业收入、利润分配是不同的。药品行业的收入分配主要有 5 个部分组成,从上游原料药到下游制剂产品销售到患者手中整个产业链条来看,产品终端售价的 10%属于上游原料药,20%属于制剂企业生产与销售的利润,22%属于财务、管理以及相关制造成本,40%则属于中间销售渠道的费用,最后 8%属于终端配送的配送商的收入。

大多数行业与产业链,如同药品行业一样,都是最下游、最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品牌厂商最赚钱,因为他们拥有渠道,拥有高壁垒的销售能力。但随着仿制药带量采购的全面推行,国家对重点仿制药品种进行“包销包售”,制剂企业的销售优势将在仿制药领域被彻底移除,制剂企业的品牌优势也会随着大力提倡通用名用药而逐渐褪去。成本管控将成为未来仿制药品种的核心竞争力,从这点看,优质原料药企业将会脱颖而出,并占据较高的市场地位。

另外,随着原料药行业“供给侧”改革的持续,行业集中度提升,同时优质原 料药行业产能扩张的速度或一直维持较高增速,高于制剂行业的产能扩张速度, 这种高增速一方面来自于成本控制下的制剂企业对原料药外购意愿的增强,另一方面来自于原料药企业向下游做制剂一体化的产业延展。受此影响,原料药企业的议价力也将出现显著提升,产业链的利润或向前端进行转移。

2.1 行业变化二:向“高壁垒、高投资、高回报”的转变

2.2.1 行业壁垒提升、护城河加深

原料药企业进入门槛将会大幅提升。首先,来自于国家层面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企业环保压力的增加,也提升了其环保支出,更逼迫部分小产能退出市场,同时,对于新进入者来讲,进入门槛也相应提升;其次,来自于审评层面,对于药审部门的关联审批要求,企业将不再“一证走天下”,而必须进入制剂企业的供应商体系中去,如果对于已上市制剂品种来讲,要想成为其原料药供应商,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必须要对制剂提出补充申请,药审部门对其进行共同审评审批后才可变更,这不仅要有足够时间来“试样”以获得下游客户的认可,还要有足够时间来完成相应的审评审批流程,进入门槛受之影响也会大幅提升;最后,是来自于药监层面,对于一致性评价的质量要求,我国口服固体制剂及注射剂一致性评价都在积极推进,制剂品种要做 BE 试验,跟原研药学和生物等效,其中最重要的即是选用高质量、高稳定性的 API,这使得没有较好技术优势的原料药企业很难在行业立足,尤其对于新进入者来讲更是如此。

2.2.2 行业进入高投资阶段

从制剂企业与原料药企业固定资产增速情况来看,2017 年以后分化比较明显, 原料药企业的增速出现了快速提升,并维持在了 15%-20%区间,而制剂企业因为预期行业利润将会受带量采购、医保控费影响,基本维持 5%以下的增速水平。从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角度来看,制剂企业 2019 年也呈现了比较明显的收缩态势,支付现金同比大幅下降,甚至还出现了负增长,而原料药企业仍维持了较高增速水平,相信这种趋势在未来几年仍将持续.

2.2.3 未来将迎来高回报

原料药企业的投资周期相对较长,从最开始立项、研发设计反应路线算起到最终实现规范市场商业化销售获得高额回报一般需要 5-10 年的时间。从投入角度来看,即使排除前期研发投入阶段,从 GMP 车间建设开始也需要至少 3 年时间才可以实现商业化销售。

原料药企业投资回报周期相对较长,当原料药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开始提速, 其投资回报或需 3 年左右的时间。所以自 2018 年开始的原料药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加快,业绩的高回报将在未来 1-2 年内开始逐步兑现。

3. 大宗原料药与特色原料药的市场属性截然不同

3.1 大宗原料药具有工业品属性

大宗原料药市场需求较为稳定,市场格局偏向自由竞争。上下游的客户关系并不紧密,因此价格敏感度较高,大宗原料药企业的商业逻辑多从规模效应及成本控制角度出发。故大产能、低生产成本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从大宗原料药主要品种的历史价格来看,大多波动性较高,部分品种短时间内上涨幅度较大。这主要跟其市场供需关系和竞争格局相关,在品种需求相对稳定、上下游客户关系松散的背景下,供给短期发生较大变化可以直接催生价格快速上涨或下降。这种短期剧烈波动也导致了大宗原料药生产企业具有明显价格驱动的周期属性。

大宗原料药同品种不同厂家的产品同质化较高,各厂家报价趋同。所以对于大宗原料药品种来讲,具有比较明显的工业品属性。

3.2 特色原料药具有消费品属性

特色原料药品种需求受终端制剂价格、竞品上市及药品渗透率等因素影响,波 动性较大,市场格局多是寡头垄断。上下游关系非常紧密,因此价格较为稳定, 特色原料药企业的商业逻辑则多从研发工艺、产业链延展和品种扩充角度出发。故研发优势、订单获取能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品种价格波动所产生的 影响被订单驱动的产能扩充弱化,行业具有明确的消费品属性。

从部分特色原料药品种价格来看,产品价格保持的比较稳定。因为上游原料药企业和下游制剂企业联系相对紧密,所以产品报价类似于成本加成,特色原料药品种价格的波动更多的与起始物料的价格波动和研发工艺的改进有直接关系.

另外,作为具有消费品属性的产品,各生产厂家的产品会因为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和外销市场等因素出现比较明显的价格差异,甚至同厂家同品种销往不同地区或客户的价格都有明显差异。

4. 特色原料药价格与需求分析

4.1 过去价格变化——输入型通胀

2016 年至今,特色原料药行业整体价格不仅保持了相对稳定,部分品种还叠加了环保事件、杂质致癌等出现了供给收缩,价格出现上涨。

按时间段来看,我们认为从 2016-2018 年这三年时间,原料药价格的缓步提升主要原因来自于合成特色原料药所需的上游化工产品出现了较明显的涨幅。化工行业因为环保政策趋紧所造成的供给侧改革传递到了下游原料药行业

4.2 未来价格判断——需求拉动型通胀

4.2.1 存量市场——制剂国产替代加速引领原料药国产替代

我国是全球第二大药品消费市场,药品市场规模约占全球市场 15%,其中仿制药(非专利期品种)市场占比较高,是仿制药大国。

以三大药品销售终端(公立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民营医院、私人诊所等全口径统计,我国药品市场总规模约为 2 万亿元。其中化学制剂占比根据商务部药品流通直报的 35 家企业的数据显示,约占 72.8%,则我国化学制剂整体规模为 1.46 万亿元。受仿制药定价较高等因素影响,我国仿制药处方量占比与销售额占比差距不大,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统计,2015 年全国药品销售总金额为 1.34 万亿元,其中仿制药占 8436 亿元,约为 65%,最后,一般原料药成本占仿制药终端价格的 10%左右,即我国原料药市场规模约为 949 亿元。

我国仿制药市场规模位列全球前列,但大部分市场份额却被原研药企占据。根据 2017 年发表于《药物利用与药物经济学》上的《北京市 85 家二、三级公立医院心血管类原研药与仿制药利用分析》文章,其统计了北京市全部 85 家二、三级医院(床位数不少于 100 张)的 11 种目标心血管类药物采购数据,显示 11 种目标心血管类药物原研药与仿制药的平均销售金额占比分别为81.07%和 18.93%;平均销售量占比分别为 74.68%和 25.32%。

2018 年我国正式开启了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试点的改革,主要针对仿制药领域。到今年为止,全国仿制药带量采购已进行到第二轮,共涉及到了 57 个品种,平均降幅超过 50%。相信未来全国仿制药带量采购将会持续快速推进并覆盖更多品种。一方面,这标志着仿制药高毛利时代的结束,医保将腾挪更多空间,用于覆盖专利创新药物;另一方面,制剂层面国产化率将会大幅提升。

从 2018 年 12 月第一轮“4+7”带量采购情况来看,26 个中标品种,仅有两家外资企业中标,原研中标率仅为 7.7%。

2019 年 9 月,“4+7”带量采购扩面结果出炉,产生中选企业 45 家,中选产品60 个。其中共有外资厂商 6 个产品,占 10。

可以预见未来随着国家带量采购持续推行,将会有更大的仿制药市场被国产品 种替代,替代规模或达千亿以上。在制剂大幅国产替代的过程中,原料药的替 代也将加速,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数据,2018 年,我国进口原料药总额达 86.21 亿美元,而这其中 69%是由三资企业完成,即 59.5 亿美金(包括专利药与仿制药),这约占到我国原料药总体消耗的 1/4,再加上外资企业在我国本土释放的原料药产能,相信整体存量市场原料药替代规模将达百亿以上。

4.2.2 增量市场——制剂价格下降,渗透率或大幅提升

截至日前,全国仿制药带量采购共开标 3 次,2018 年 12 月第一轮“4+7”带量采购开标,共涉及 25 个中选品种,中选价相比全国最低中标价的最高降幅高达 96%,平均降幅 52%;2019 年 9 月第一轮带量采购扩面开标,原 25 个中选品种,中选 60 个产品,其中标价与联盟地区 2018 年最低采购价相比, 平均降幅 59%,与“4+7”试点中选价格水平相比,平均再降 25%;2020 年1 月,全国第二轮带量采购开标,32 个中选品种,产生中选企业 77 家,其中选价与联盟地区 2018 年最低采购价相比,中选价平均降幅 53%,部分品种的最高价格降幅达 93%。

相信未来随着全国带量采购品种的不断扩充,越来越的多的仿制药将会完成大幅降价,根据微观经济学最核心的理论——供需理论,假定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当产品价格下降,会导致市场需求上升。对于药品行业来讲,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仿制药价格下降,会带来药品需求的上升,用药渗透率随之大幅提升。

以日本为例,由于日本老年人口的不断增加导致日本政府医疗财政支出也同步大幅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政府从 80 年代即开始对药品价格进行大幅调整,1981 年和 1985 年整体降价幅度甚至超过了 15%,1988 年开始更是每两年进行一次的针对医保目录品种的价格调整,涉及 13000 多种药物,平均降幅每次超过 6%。但 1980 年开始日本药品销售额却并没有出现明显降幅, 反而还出现稳步提升。可见药品价格下降,将会带来药品需求的上升。

再以氯吡格雷美国市场为例,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生产厂商为法国赛诺菲圣德拉堡制药公司,于 1998 年 3 月在美国首次上市,商品名为波立维。该药长期以来是全球抗血栓药物市场的霸主,2010 年占全球抗血栓药物市场份额达 62%以上,曾是当年全球销量第二的重磅炸弹级药品,且多年来一直雄踞世界畅销药第二位的宝座,在 2011 年其核心化合物专利期满前一年,波立维全球销售额达创纪录的 99.3 亿美金,并超过辉瑞制药的降脂药立普妥成为全球最畅销药物。但即便如此,在美国市场的渗透率依旧很低,直到美国核心化合物已于 2012 年 5 月 17 日期满,另外 9 家仿制药企业的氯吡格雷获批,其定价远比原研药售价低,大约等于原研药售价的 3-10%。

受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影响,原研药面临“专利悬崖”,市场占有率大幅下降。但整体来看,75mg 氯吡格雷在美国零售药店市场的销量即从 2012 年 Q1 的1035 万盒,快速增长至 Q3 的 15257 万盒,增长了近 14 倍.

现阶段,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全国仿制药带量采购正是一次中国式的“专利悬崖”,中选仿制药价格大幅下降,使得市场需求大幅提升,各省市带量采购执行超预期。第一轮“4+7”试点仅落地执行一个月,即截至 2019 年 4 月 14日,就已完成全国 25 个中选品种约定采购总量的 27.31%,再至 4 月 30 日, 25 个中选药品又完成了全年总约定采购量的 10.01%,达到 37.32%,并且中选品种占同通用名药品采购总数量的 80.21%。截至 2019 年 12 月底,25 个中选药品“4+7”试点地区平均采购执行进度为 183%,中选药品占同通用名药品采购量的 78%。

相信如果第一轮“4+7”带量采购顺利执行完一年采购周期后,除去这些品种 代偿用药的情况,试点地区平均采购执行进度或将超过原本约定采购量的一倍, 制剂市场需求放大的同时,其原料药的需求也将被同步拉动,有望带来相当增 量的原料药需求。

5. 特色原料药价格受仿制药降价影响小

对于具有消费品属性的产品来讲,“量”和“价”是最核心的变量。在“量”的方面,一方面,带量采购催化我国仿制药国产替代加速,原料药也将同步加速替代;另一方面,随着仿制药价格大幅下降,制剂的市场需求和终端销售或出现大幅提升,进而也对其上游特色原料药的需求起到拉动作用。而“价”的方面,因为仿制药在全国带量采购的推动下,大幅降价将不可避免,但终端价格的大幅下降并不是要对制剂企业的生产成本进行削减,反而在全国一盘棋的背景下,对中选产品的质量和供应保障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制剂企业的原料药采购不仅会得到强化,市场还将淘汰那些不重视原料药采购质量的企业。

5.1 仿制药旧有商业模式

从仿制药旧有商业模式来看,仿制药终端价格假设为 100 元,其中大约仅有10 元是其制造成本,即上游原料药企业的收入。而 40%以上的收入却分配给了销售环节(包括销售费用和销售利润).

5.1 仿制药新带量采购模式

第一轮“4+7”带量采购和第二轮带量采购的降价幅度均在 52%左右,带量采购对制剂价格的影响相当大,假设按 52%降价幅度来计算,新带量采购商业模式下原有的销售费用环节将被移除,去除中间环节减少销售费用这也是国家推行仿制药带量采购的初衷,另外,医保资金先行部分垫付及加快医疗机构回款则有效降低了商业费用和财务费用。制剂企业的制造利润与制造成本项都将得以保留。特色原料药企收入属于制剂企业制造成本项,因此其受仿制药大幅降价影响相对较小。

在以上新带量采购模式下,仿制药企业的制造利润约占 36%,远高于全球一线仿制药企业(利润率约在 15%),而制造成本约占 24%,低于国际仿制药企业的成本占比(成本占比约在 50%)。

三、特色原料药企业成长性判断1. 成长性与周期性的定义

1.1 价格驱动的周期性行业

周期性行业是指行业的景气度与外部宏观经济环境高度正相关,并呈现周期性循环的行业。周期性行业的特点是产品价格、需求以及产能呈现周期性波动的, 行业景气度高峰期来临时产品需求上升,价格大涨,为满足突然膨胀的需求, 产能大幅度扩张,而在萧条期时则刚好相反,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包括大宗原材料(如钢铁,煤炭等),工程机械,船舶等。

行业的主要特征就是产品价格呈周期性波动,并且产品的市场价格是企业盈利的基础。产品价格形成的基础是供求关系,而不是成本,成本只是产品最低价的稳定器,但不是决定的基础。因此,周期性行业是以价格驱动的行业,利润的释放也具有强波动性。

1.2 创新、一体化和产能扩充驱动的成长性行业

成长性行业,是指技术水平不断进步,技术应用从示范化进入到市场化和规模化,产品销量迅速增长,市场逐步扩大,行业的利润也出现快速增长,同时, 投入大量资本开支来支撑高速成长的行业。

成长性行业的主要特征是以技术为支撑,以研发转化能力为动力,同时强调尖端科技的监管机制,具有技术密集型经济的普遍特征。同时,公司产品价格波动性弱,产品价格形成的基础并不是供求关系,而是成本,产品价格具有成本加成属性。企业盈利的基础多跟技术优势引领的产品线或产业链延展所带来的产能扩充密切相关。

2. 我国特色原料药行业产业升级进行时

2.1 全球产业转移进行时

全球特色原料药产业正在进行转移,由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向中印等新兴市场国家。这一方面源于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仿制药销售规模保持快速增长(新兴市场国家:10% VS 发达国家:5%);另一方面则源于我国原料药生产技术工艺不断进步以及生产质量管理加速与国际接轨。

2.2.1 “工程师红利”带来生产工艺不断进步

我国在过去的很长时间内,国内原料药企业与国际制药企业直接合作的规模较小、合作的环节和层次较低,其中的重要原因是我国原料药生产企业工艺技术落后,导致我国能够生产的符合国际制药企业要求的特色原料药品种较少。这种生产工艺的落后以及更多生产层次较低更前端的产品表现在——我国大量 原料药先出口至印度,后再加工后销往欧美等规范市场。我国原料药总产能65%用于出口,其中印度是我国原料药出口第一大目的国,占总出口额的15%, 规模将近 50 亿美金,而印度原料药企业产品约 90%用于出口,可见我国大部分原料药是完成了再加工后出口的。

经过多年发展,尤其是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足够多的化学合成人才, 大量博士进入工厂,并充分发挥了“工程师红利”,现已初步具备了强大的化 学合成工艺技术和发酵能力。虽然我国原料药技术工艺总体水平仍与发达国家 存在差距,但在个别细分领域,其技术工艺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全球原料 药产业转移和我国原料药技术工艺的进步是相互促进的,只有中国原料药行业 的技术工艺水平持续进步,才会有越来越多的高端订单转移至中国,中国原料 药生产企业也必需继续通过技术工艺水平的提升强化其产业承接能力,由此获 得了更广阔的发展机会。

2.2.2 向规范市场转变,生产质量管理加速跟国际接轨

我国特色原料药的产业升级是由非规范市场向规范市场的转变所体现,这种转变不仅要原料药企确保产品生产符合我国 GMP 质量管理体系,更要符合产品准入国的 GMP 规范及注册要求。规范市场的法规监管严格,但市场空间和产品利润也较高。欧洲和北美洲的药品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六成,原料药的产品均价也远高于全球其他地区。

各个国家和地区的 GMP 虽然并不完全相同,但在国际上已形成了一个广泛认可的 GMP——ICH Q7。GMP 更多的关注于生产过程,通常都包含大量的技术性细节,所以对质量体系的要求并不像 ISO 标准那样系统化,GMP 的关键环节更多的是程序和管理,尤其是数据完整性和风险评估,并不是厂房、设备和技术等硬件。

以美国 cGMP 体系为例,首先中美两国的法律体系并不一样,美国属于英美法系,也称案例法,最大特点是上级法官的判例对下级法院的审判有指导意义; 而我国则属于大陆法系,也称成文法,最大特点是法官主要依据成文法律进行判决。所以在 GMP 审计过程中,FDA 一方面不断的更新指南文件,另一方面检查员也会根据每一次现场检查的结论,更新要求和政策趋势;我国的检查员则在检查时,依据 GMP、GMP 检查条款、中国药典和监管部门发布的各种通知和意见,按照成文规定进行操作。

不过,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海外 GMP 认证,这种 GMP 水平差异正在不断弥合,文化方面,法规理解上的冲突也在迅速减少,世界一体化给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更多的走访美国等其他规范市场国家,了解当地管理、文化和法律上的异同,并快速与之接轨。

2.2.3 中国企业 DMF 备案数量提升

过去二十年中,全球 API 产能逐步从欧美向新兴市场转移,印度和中国成为主要承接者,目前来看,印度是 API 产能转移的最大受益者,但中国凭借在技术和质量方面的优势,正快速缩小与印度的差距。一方面,由于人力成本高企及环保压力巨大,欧美原料药产能正流向拥有政策优势以及大量 DMF 证书的中印两国。目前欧洲 80%,美洲 70%的通用名产能由中印两国提供。印度由于语言和技术优势,成为过去十年 API 产能转移的最大受益者。截至 2016 年底, 美国 DMF 中 46%由印度企业持有。从发展轨迹看,随着欧美日等国即将有大量产品的专利保护到期,以及印度的 DMFs 和 ANDAs 数量大幅增加,印度API 逐渐从大宗原料药发展到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更高的特色原料药,销售重点从非规范市场转移到规范市场,从单纯做 API 延伸到 API+制剂,扩大了市场话语权、收入水平和净利润。中国也同样在利用自身优势复制印度过去的成功路径。

2.2.4 API 外包加速

我国推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带量采购之前,因为药品价格相对较高以及对原料药质量要求相对较低,各制剂企业对制造成本和原料药生产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上下游一体化的产业模式非常普遍,制剂企业不仅赚制剂销售的钱还赚制剂和原料药生产的钱。

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对原料药质量要求的提升,以及全国仿制药带量采购大力推行以来,尤其药品价格出现大幅度下降以来,制剂生产企业对于原料药质量及成本的关注度迅速提升。

我国原来的仿制药市场是一个类专利药市场,即使专利药失去专利保护,原研药和仿制药价格都维持的比较好,这其中缘由多是药品销售环节对更大利益的诉求,致使仿制药市场更像一个寡头垄断的市场。但随着带量采购持续推进, 市场将发生根本变化,控制生产成本将成为制剂企业重点关注的问题,相信越来越多的仿制药企业会选择将特色原料药的生产外包给具有成本优势的原料 药企业生产,外购低成本特色原料药的需求将大大增长。

2. 2 原料药向下游一体化进行时

从产业链角度看,随着企业自身生产工艺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全球原料药产业不断转移至新兴市场国家等因素的促进,我国原料药企业正在从主要中间体供应商向全球主要特色原料药供应商甚至全球主要制剂生产供应商转变。

以印度仿制药巨头 Dr.Reddy 为例,公司就是一个以原料药起步,并在后二十年完成了由原料药向制剂的产业延展,并且成功实现仿制药由非规范市场向规范市场的升级,专利后到期仿制向首仿升级,从而实现了公司估值与业绩的大幅提升。

而我国的部分优质原料药企业也正在进行相同的产业延展,有望复制Dr.Reddy 的成长路径。

3. 特色原料药企业具备成长性

3.1 技术进步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技术引领的产业升级,对于优质企业自身则表现在产业链和产品线的延展上, 特色原料药的需求不断提升,产能出现快速扩充,因此特色原料药企业也便不具有产品价格驱动的周期属性,而是具有以技术为驱动的成长属性。

技术进步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一方面,技术进步打开了行业天花板, 高端特色原料药市场份额将快速提升;另一方面,企业随着前期研发投入初见成果,随后研发成果快速落实到固定资产投资层面,新厂房、新设备以及新订单,驱动特色原料药行业逐步进入收获期,利润将加速兑现。

3.2 产品线延展与扩充引领产能提速

国内优质特色原料药企业从小到大,从本质上看,驱动力来自于自身产能及产品毛利率的提升;从市场上看,是从非规范向规范市场的转变,从品种上看, 是从单品种向相关多品种的扩充,从产业链上看,是从关键中间体向下游 API 及制剂的延展。

以富祥股份为例,富祥在 2002 年成立之初只生产舒他西林,是舒巴坦系列的一个医药中间体,公司产能和收入体量也都不是很大,全年产能不过 2.5 吨。2004 年后公司又开始向舒巴坦上游做延展,布局舒巴坦酸,以及相关产品——舒巴坦匹酯、碘甲基舒巴坦、托西酸舒他西林。

因为舒巴坦和他唑巴坦的起始物料同为 6-APA 且合成步骤有相似之处,公司亦开始把覆盖品种从舒巴坦系列延展到了他唑巴坦领域,先后在他唑巴坦产业 链上进行延展,布局了他唑巴坦二苯甲酯和青霉烷亚砜二苯甲酯等重要中间体, 以及制备他唑巴坦所需的原料二苯甲酮腙。

在培南系列领域,公司也是相继布局培南粗品、母核、侧链及培南类核心起始物料 4-AA。

富祥股份是一个典型的从小到大快速成长的原料药企业,2011-2019 年的 9 年时间,营收从 2.91 亿增长到 13.57 亿,体量增长了近 4 倍,年复合增长率高达 21.22%。而且这种增长具有很强的延续性,并不会因公司产品的价格出现波动而波动。

3.3 特色原料药企业利润持续增长

特色原料药企业收入随着产能的不断扩张而增加,同时企业的净利润也出现了持续性增长。从 2013-2018 年我国 11 家特色原料药企业的净利润情况来看, 几乎所有企业皆出现持续性的业绩增长。2013 年 11 家企业的平均扣非后净利润仅为 5615 万元,到 2018 年已快速增长至 2.05 亿元,净利润增长了 2.65倍,复合增长率高达 29.58%。

2013 年以来,特色原料药行业持续性的供给侧改革、品种获得 DMF 数量及通过海外审计次数不断累积,使得部分优质特色原料药企业的业绩出现了持续快速的增长,行业成长性凸显。我们相信接下来一段较长时间内,这种趋势仍将随着现有大幅固定资产投入转化为产能,继续推动企业业绩的快速上涨。

四、投资建议及重点公司梳理1. 投资建议

在特色原料药行业常态化的“供给侧”改革之下,因为行业壁垒出现提升,优 质原料药企的护城河加深,因此,回报率也将显著提升,而作为具有技术、产 能和产业一体化多方驱动的特色原料药企业,随着国内原料药市场需求的提升, 以及通过海外 GMP 认证和 DMF 备案数量的不断累积,板块的长期投资价值将凸显。我们建议关注具有较高技术优势,拥有海外 GMP 认证工厂,以及产业链延展逻辑顺畅的特色原料药企业,如:富祥股份(300497)和普洛药业(000739)。

2. 重点公司梳理(略)

2.1 富祥股份(300497.SZ):抗感染领域优质原料药企,产业延展不断推进

2.2 普洛药业(000739.SH):大型原料药企,制剂与 CDMO 助推发展

2.3 九洲药业(603456.SH):原料药业务企稳,迈向 CDMO 创新发展新起点

2.4 奥翔药业(603229.SH):高壁垒仿制药原料药研发巨匠

2.5 天宇股份(300702.SZ):优质沙坦类原料药供应商,制剂一体化提速

2.6 司太立(603520.SH):造影剂原料药主要供应商,下游需求催化业绩高增

2.7 美诺华(603538.SH):布局心血管领域制剂一体化

2.8 同和药业(300636.SZ):高端特色原料药优质生产企业

2.9 健友股份(603707.SH):肝素原料药头部企业,注射剂国际化扬帆起航

2.10 东诚药业(002675.SZ):肝素板块稳健增长,核医药表现亮眼

2.11 海普瑞(002399.SZ):深耕肝素产业链,布局 CDMO 和创新药

……

(报告来源:川财证券)

获取报告请登陆未来智库}

立即登录请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