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不能算作是“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茯苓养生方,这应该已成定论。

茯苓养生方,为什么黄帝内经不算是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第一,《黄帝内经》,尽管书名有“黄帝”二字,但其成书时间,后世基本有三说——一曰战国;一曰秦汉间;一曰汉初期至中期。

茯苓养生方,为什么黄帝内经不算是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近来更主流的观点,认为《黄帝内经》纂成于汉武帝之后,可能性最大,因为,其中的很多观点,有明显的武帝以后的汉儒学说成分。就是说,《黄帝内经》当成书于汉中期之后。

茯苓养生方,为什么黄帝内经不算是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第二,《黄帝内经》,是一部十分重要的医学著作。但其更注重的,是医学理论的构建,而非更多着眼于一疾一方。

茯苓养生方,为什么黄帝内经不算是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第三,《黄帝内经》中,虽有一些方剂,如《十三方》,但实际上仅有“十一方”。而且,魏晋之后,特别是唐宋明,众多医家为《内经》作注,不仅《内经》的名称几经变化,版本也多有亡佚。因此,对于《十三方》是否属于《内经》“原创”,亦存争议。

茯苓养生方,为什么黄帝内经不算是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第四,最关键的,是上世纪70年代发现的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了大量帛书竹简,其中有多种医书,这些医书中有不少医方。这些医书,均早于《黄帝内经》。

根据以上几点,确实可以说,《黄帝内经》不能算作“最早”记载方剂的医书。

多说几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竹简医书。

1972-1974年,在现湖南长沙市东郊,发掘了三座汉墓。这个地点,曾传说是五代十国时期楚王马殷的墓地,因此被称为“马王堆”。

2号墓的墓主,是汉时长沙国相、第一代驮侯利仓之墓,他死于汉惠帝二年,即前195年。3号墓的墓主,当为利仓之子,葬于汉文帝十二年,即前168年。1号墓的墓主,因为利仓之妻,葬于文帝十二年之后数年至十几年之间。

司马迁在《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第七》里,说了一段话,译成白话文是:“太史公阅读有关列侯分封的皇室档案,当读到长沙王的时候,便感慨万分:真是事出有因呀!当初,长沙王被封为诸侯王著录在(高祖)法令的第一篇,他的忠诚受到称赞。高祖平定天下,不是皇室同姓宗亲而受封为诸侯王的功臣只有八人。高祖驾崩,孝惠帝即位时,只剩下长沙王能够保全自己的封国了,而且接连传承五世,最后因为没有后嗣继承才结束。他自始至终没犯过什么错,作为国家的藩守尽心尽职”。

这个长沙王,是刘邦的开国功臣吴芮,楚地豪杰,曾为秦吏,追随过项羽,后改投刘邦。

驮侯利仓,是吴芮的国相,是一个比较小的侯爵。

吴芮初封长沙王,封户只有七百,在诸侯中,算是户数少的。随着时局的逐渐安定,按照司马迁的说法,百姓的户数人口增加不少。

但不管怎样,从马王堆的三座汉墓来看,规模之大,出土文物之多,令人咂舌——一是可知汉初经济恢复极快;二是利仓自己和家人下葬规格之高,随葬品之丰富,可见极受长沙王倚重。

最重要的,是利仓自己和家人的墓葬,十分具有“文化气息”,随葬了大量帛书竹简,还有乐器、帛画、地图、相马经、筑城图、天文气象占书等等,各种随葬品上,大多有隶书“侯家”字样。

帛书中,有《五十二病方》、《养生方》、《杂疗方》和《胎产图》等。《五十二病方》原无书名,出土后,学者根据文中“此五十二病方”字样命名,虽为五十二病方,实则涉及治疗百余种疾病。

经考证,这些帛书,抄写年代当大多在秦,最晚不晚于公元前170年。

据此,《五十二病方》及同时出土的其他医方帛书,应该是目前为止被发现的最早的中国医学方剂著作。